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創新創業活力日趨增強
本報訊 (記者 趙利賓 實習生 高溪) 10月24日,參加完全市第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四川豪斯特電子技術公司副總經理劉強按捺不住喜悅,一方面是對即將實施的“涌泉計劃”充滿了期待,更多的則是感受到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綿陽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
從在綿陽落戶到成為國內警用無人機領域的領軍企業,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短短兩年里就實現了華麗轉身。而對于這樣的成績,劉強認為很大程度要歸功于趕上了好時候。“我們剛回到綿陽創業,就獲得了科研、場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劉強說。
豪斯特的成功絕非偶然。今年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十有政策”、“涌泉計劃”等系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核心就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也讓全民創新創業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今年前9個月,全市共申報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2011家,其中新注冊企業1588家,平均算下來,每天新注冊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激活綿陽這座科技寶藏的巨大能量,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定》后,我市又梳理出“十有政策”,涵蓋創業、成果轉化、創新獎勵、稅收優惠等方面,“含金量”十足。隨后,各縣市區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創新創業熱潮。以綿陽世諾科技有限公司為例,總經理李永強原本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一名科研人員,系列扶持政策點燃了他的創業夢想。離職創辦公司后,李永強得到了不小數目的創新資金扶持,公司很快步入正軌并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內漿料攪拌脫泡加工設備市場的領導者,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
科技型中小企業并非一個簡單的概念,根據其成長階段、研發領域、產品特性的不同,最急需的幫助也各不相同,不能簡單套用某一條扶持政策。對此,我市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及所需扶持措施的不同實施了“涌泉計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分為初創期、成長期和壯大期3大階段,量身定制扶持政策。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綿陽還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保姆式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辟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同時,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力量薄弱的問題,通過搭建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近1000臺先進儀器提供給有需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用。科研院所的資源變成了中小企業成長的“助推器”,不僅讓設備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也有效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兩年時間已接到1000多次申請。豪斯特的無人機研制就得到了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幫助,“專家的指點幫助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是在其他地方絕對找不到的。”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