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架起市場技術“立交橋”
2014/11/24 來源:綿陽晚報·蜀龍網
全市人才工作會上,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副總經理趙莉,作為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資助項目代表發言。“打造一流軍轉民孵化器,搭建市場與技術的立交橋”,一句話闡明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的宗旨。
立足豐富的科技資源,如何解決技術與市場的“脫節”?怎樣破除研發與產業化的“斷鏈”?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在“軍轉民融合發展”上,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項目與技術良性互動的創業服務模式。”趙莉說,軍轉民的動力來源市場,科研成果落地的方向,也受之影響。通過深入梳理中物院科研成果,孵化中心加強與地方產研對接、交流,促進成果轉化。在創業服務措施方面,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有效政務服務、多元化投資服務、專業培訓服務等。緊貼創新創業需求,搭建專業平臺,拉近技術與市場的空間距離。
在整個過程中,中心引進了四川中物科技企業孵化器公司作為運營商,實行市場化運作。其下設立了項目招商部、產業咨詢部、物業管理部、信息部等,組建強大管理服務團隊。從項目申請、評審,到協議簽訂、創業入駐等,建立入孵流程,嚴把“入口關”,確保優質項目入園。
據統計,2004年以來,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依托中物院科技資源和智力優勢,緊密結合科技城軍民融合產業結構特點,共引入項目187項。累計畢業企業32家,孵化成功率達到87%,為科技城軍民融合示范地和創新人才匯聚地建設,提供了創新創業的生力軍。
今年10月,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轉民大賽總決賽在綿舉行,來自四川中物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高導熱LED用高分子復合材料”項目,榮獲總決賽一等獎。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物材料公司的成功,離不開中物院軍民孵化中心的培育。
該公司首次在國內開發出中子屏蔽材料、吸波材料和電磁屏蔽材料等軍工配套產品,正是受益于孵化中心搭建的專業平臺。孵化中心提供的孵化咨詢,通過柔性引進專家組建了光電、工業自動化控制和新材料3個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中物泰沃、中物材料等20家企業實現了“更新換代”,搭建了專業平臺。
2009年,國家發改委在綿陽建立了以中物院為依托的首批科技城軍轉民高技術產業鏈專項7個項目,總投資35802萬元。目前,6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其中5個項目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中物院軍轉民孵化中心也將在科技城建設的“施工圖”上,結合自身服務功能、拓展平臺,努力建設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軍民融合企業創新創業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