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賦能萬物,已經發展了30余年的孵化器會怎樣發展?一場由火炬孵化主辦的中國(上海)孵化器行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行業)專題會議日前在上海舉行。研討會主旨是搭建人工智能學術、應用、資本及產業的高水平互動交流平臺,引導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把握前沿技術熱點、擁抱產業發展新常態,構建以智能擔當、科技引領、產業協同、應用落地、生態培育和人才集聚為目標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
人才政策、資本對接、技術支撐等問題對很多創業者來說,都是必須解決的棘手問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黃麗宏、AI產業獨立咨詢師竇玉梅、火炬孵化事業部總經理舒鼎秀三位主講嘉賓,她們帶來人才政策、資本對接、技術支撐等方面演講,幫助各位企業家們了解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前沿技術以及孵化器所提供的助益。
火炬孵化執行總裁孫蘭蘭從事孵化器工作已經有十多年時間,見證了孵化器行業從小到大的興起過程,當下火熱的人工智能會對孵化器行業造成什么影響呢?“首先,孵化器是當下許多人工智能企業的搖籃。”她說。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正在迅速崛起,以位于放鶴路1088號的博濟孵化器為例,在新入駐的企業中不少人工智能企業。
“我認為未來孵化器會朝著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但‘三化’還有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那就是精細化。”孫蘭蘭說。她以美國硅谷知名孵化器PLUG&PLAY為例,敘述了這家孵化器的“神奇”之處——如何在不擴展場地的情況下,孵化的企業數年年攀升。自1998年以來,它已經投資超過2000家企業,而這靠的就是精細化服務。
人才政策、資本對接、技術支撐等問題對很多創業者來說,都是必須解決的棘手問題,在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和重化工階段向信息經濟階段過渡的關鍵轉型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產業將引領世界經濟的增長,孵化器要為培育新創企業、加快高新技術轉化、技術商品化作出重要貢獻。
火炬孵化董事長嚴偉虎表示:“變則通,通則久”,在新的浪潮、新的時代面前,孵化器行業從業人,更要深深地思考,孵化器的服務,如何與時代發展相融,如何與創業增值服務牽手,如何向天使投資借力,如何與社會公益化相結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創業者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