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綿陽市委
七屆十一次全會召開
中國共產黨綿陽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于2021年7月5日舉行。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羅增斌講話。
全會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綿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決策部署,審議通過了《中共綿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全會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成為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
明確了方向路徑和主要目標: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實現這一主要目標
全會提出這樣干
1、優化創新布局
◆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效率建設、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打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開放、城市建設“四場攻堅戰”,加快把科技城新區建設成為綿陽的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形成綿陽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要發揮市轄區和綿陽高新區、綿陽經開區創新發展帶動作用,以軍民協同創新和產業創新為重點,推動全市科研布局互補、創新資源共享、新興產業互動,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創新發展共同體。
2、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
◆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平臺,充分發揮在綿戰略科技力量優勢,大力爭創國家實驗室,積極參與天府實驗室建設,著力打造科技城實驗室,加快建設國省級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要加快建設產業創新平臺,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試平臺,打通“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創新鏈條。
◆要加快建設功能服務平臺,聚焦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中介等領域,加快建設功能強大、配套完備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面提升現有功能平臺服務水平,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3、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大力實施制造業補鏈強鏈延鏈綿陽行動計劃和工業強基工程,認真落實集中精力大抓工業24條措施,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提高本地產業配套率。
◆要推進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落實“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做大做強“芯屏端軟智網”全產業鏈,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4、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打造科技型領軍企業和創新型頭部企業,培育數量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要提升高校創新實力,鼓勵在綿高校沖刺國家“雙一流”學科,支持優先發展與綿陽產業實際相契合的學科專業,推動在綿高校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科研型大學轉型。
◆要大力推進“招院引所”,更大力度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龍頭企業等遷入或在綿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區域總部、研發平臺和創新載體,發展創新型經濟。
5、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聚集高端創新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造就更多國家級科學家、創新型企業家,鼓勵院士專家帶項目、帶團隊、帶成果來綿創業。
◆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全面落實國省賦予科研事業單位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權改革舉措,探索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要壯大青年人才隊伍,實施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動,加大青年博士、博士后招引力度。
◆要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完善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細化人才安居、就醫、子女就學、家屬就業等服務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綜合服務。
6、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最大程度激發全市創新創造活力。
◆要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決策和市場化定價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熱情。要深入開展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讓科研人員潛心科技創新和研發。
◆要健全創新盡職免責容錯機制,制定創新活動容錯糾錯清單,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
7、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加大財政支持創新力度,落實創新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加大研發投入。
◆要協同推動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探索構建“五創”金融服務體系,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要強化知識產權價值導向,建好中國(綿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動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和知識產權資本化。
◆要培育崇尚創新的社會環境,加快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凸顯科技元素,加強科學精神和創新價值傳播塑造,厚植創新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