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穩就業的主力支撐,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至關重要。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的三大舉措,以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專家指出,一系列幫扶舉措聚焦當前中小微企業的“燃眉之急”,細致、具體,有助于幫助中小微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緩口氣”“加把勁”。
抓政策落實 以留抵扣稅、減稅降費等為中小微企業減負
國常會要求,抓緊把已確定的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物流保通保暢、推動企業復工達產等政策舉措落實到位。確保6月30日前全部退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存量留抵稅額,符合條件的中型企業退稅也要提前到這一時限完成。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今年累計已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1萬億元以上。其中,1月1日至4月20日全國累計辦理留抵退稅5785億元,一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980億元,一季度繼續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達3335億元。
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加碼 確保企業資金鏈不斷
國常會提到,加大政策扶持特別是金融扶持。今年國有大型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1.6萬億元,引導銀行加強主動服務。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續貸、展期、調整還款安排,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擴大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業務覆蓋面。
同時,國常會要求各地要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對經營困難的給予房租、擔保費、貸款利息等補貼。鼓勵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階段性優惠電價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多措并舉降低貸款利率,在支持經濟穩增長的同時助企紓困,確保企業資金鏈不斷。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全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8萬億元,同比增長24.6%。
針對近期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因為疫情等因素面臨的資金壓力,銀行業多措并舉增加貸款投放。央行通過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并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到2%。
嚴肅查處變相拖欠賬款行為 紓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國常會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無分歧欠款發現一起清償一起,確有支付困難的6月底前明確還款計劃。把清欠列入今年審計和國務院大督查的重點,嚴肅查處變相拖欠行為。抓緊出臺壓縮商業匯票承兌期限的措施。會議強調,要壓實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責任,著力解決政策落地堵點問題。